民生跟着“民声”走丨邯郸魏县:幸福食堂欢笑多

2024-06-05 12:21:27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字号
  • 超大
  • 标准

邯郸魏县积极探索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试点开设老年食堂,为留守老人等群体送上"舌尖上"的温暖。系列报道《民生跟着"民声"走》,一起去魏县品品"幸福食堂"里的幸福味儿。


邯郸市魏县后闫庄村村民 刘爱梅:

你看在这多好,有人给煮饭,这菜还挺好吃挺满意。

邯郸市魏县东代固镇后闫庄村民 卫士礼:

一周这饭菜就不重样,有这个水饺、面条、大碗菜,饭菜挺好。

让老人们都说好的是邯郸魏县后闫庄村的幸福食堂。在这里,中午两块,早晚一块,老人们不用做饭,每顿都能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

提起幸福食堂的由来,村支书陈海岭回忆说,三年前的一天中午,他回家路上看到一位老人在门口坐着,就问他大中午的怎么不回去吃饭,老人说家里就自己一个人,也不饿,老人孤独的身影让他看着心酸。

邯郸市魏县后闫庄村村支部书记 陈海岭:

俺村70多岁的老人30多人,都是独居老人,孩子都在外边,对老人照顾不到。

为了解决留守老人吃饭问题,陈海岭想了又想,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决定在村里办老年食堂。想法是好的,实施起来却遇到了难题。

邯郸市魏县后闫庄村村支部书记 陈海岭:

第一个场地问题,这个场地咋解决,第二个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办这个老年食堂,这是长期的,不是一时半时的。

不仅仅是后闫庄村,在魏县这个百万人口大县,全县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30万人,家中老人的饮食起居让他们十分牵挂,这也是魏县民政局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方调研、开会讨论,县里准备选择试点开办老年食堂,思路跟后闫庄村不谋而合,第一个老年食堂就开在了后闫庄村,命名为"幸福食堂"。村里租场地、民政局来装修,那运营的钱从哪儿来?民政局和村里又想出"五个一点"模式。

邯郸市魏县民政局三级主任科员 张智勇:

政府补一点、 村集体贴一点、爱心人士捐一点、社会上奉献一点、老人拿一点。政府补一点,主要是福彩公益金,80%我们用于幸福食堂。

邯郸市魏县后闫庄村村支部书记 陈海岭:

集体收入贴补一点,每年都贴一万多块钱,80岁以上免费。

很快,以后闫庄村幸福食堂为样板,魏县其他村庄的幸福食堂相继成立,在外打工的子女们听说了这事儿,纷纷捐钱、出力,掀起了一波爱心"攀比"潮。

邯郸市魏县民政局三级主任科员 张智勇:

村里边在外这些务工人员挣钱以后回来反哺家乡,个人拿出一部分用于补贴老年食堂,献一份爱心、献一份孝心。

爱心汇聚、因地制宜,新建的幸福食堂各有特色。德政镇后西营村与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合作,借鉴他们成熟的经营模式,建起了全新的幸福食堂。全县最大的幸福食堂则建在北台头乡小王庄村,每到吃饭点,能容纳140人的餐厅里坐得满满当当。

邯郸市魏县北台头乡党委书记 申海山: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也富起来了,就想着为村里的老人们做点实事,让留守老人能够吃饱吃好,这就是我们幸福食堂的意义。

如今,魏县已建成幸福食堂32家,帮助1000多个家庭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吃饱吃好了,老人精神需求也增加了,幸福食堂又开发了新功能。

邯郸市魏县民政局党组书记 局长 郭福林:

配备了娱乐室、保健室、阅读室、老年活动广场等设施,打造老有所乐的活动场地,并在全县推广,让全县的老人都能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

邯郸市魏县东代固镇后闫庄村村民 苗香臣:

饭有人给做了,这多好,没事跳跳舞。

邯郸市魏县北台头乡小王庄村村民 冯勤耕:

唠唠嗑、打打牌,这日子美得很。

邯郸市魏县北台头乡小王庄村村民 张庆芳:

以前我搁外边住着,社区里有食堂,我做梦都想不到,现在回家了,俺村里也有了,真幸福了。

编辑:苗家乐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