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防控明白纸

2021-09-08 10:56:47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趋于平稳,9月份各级各类学校迎来了新一学年的开学季。开学前后,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学生和家长需做好哪些准备?

返校前:1、学生应密切关注学校所在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规定,掌握个人防护和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关注本校的防疫要求和返校通知,根据本校返校安排,合理规划出行计划。学生尽量在学校安排的时间里到校,避免人员聚集和长时间等待。

2、临近开学,家长和学生应尽量留在本地,非必要不出省、不出市、不出县(区)、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减少与不明来源地人员发生密切接触。

3、生活中应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卫生习惯,保持合理作息、均衡营养、运动锻炼等生活方式,确保返校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4、学生要按照学校要求报告与共同居住人自开学前14天的健康状况以及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其他异常情况;有境外、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学生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应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备,积极配合落实健康管理规定,并在返校前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5、家长应根据孩子发育状况选用适合脸型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用于日常防护和应对复杂高风险情况的防护。

6、无禁忌症、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学生,应根据学校安排有序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如有不适尽快联系学校,报告接种单位,必要时及时就医。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返校后:1、新生报到,应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做好接送、报到、注册等各环节的防控。

2、住校学生到校后要及时更换衣物,彻底清洗双手。保持宿舍、卫生间清洁,注意通风换气,做好垃圾分类。

3、学生应配合学校做好晨午检,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可疑症状,当出现发热、咳嗽及其他可疑症状时,及时报告班主任。

4、在校期间,应随身携带口罩,并按照学校要求科学佩戴。随时注意保持手卫生,采用正确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避免用未清洁的双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部遮挡。

5、上课期间,保持教室内通风良好。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食堂、室内运动场馆运动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在校期间,注意不聚集、不扎堆。尽量不去校外人员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场所。

6、家长接送幼儿严格按照托幼机构接送时间安排错时出行,听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安排,保持社交距离,防止出现托幼机构周围交通拥堵和园区门口人群聚集。

7、养成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科学用眼,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天气渐凉,注意早晚适时增减衣物,预防着凉;定期晾晒、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保持个人卫生。

二、学校应怎样防控疫情?

开学前:对校园室内外环境实施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彻底清洁和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托幼机构要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对儿童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各类生活、保育场所开窗通风。

开学后:1、将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定期组织培训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密切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2、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开学前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了解新冠肺炎症状,对于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人员,应督促其及时就医、按规定流程处置。

3、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晨午检制度、“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等,完善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建立“一人一台账”。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记录,发现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幼儿需及时追访、登记和上报。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进行晨午检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工作。

4、校园应实行相对封闭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来访人员还需查验健康码、行程卡,并进行登记,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进入校园。

5、每日对校门卫室、教室、实验室、食堂、办公室、宿舍、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卫生间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进行巡查,排查潜在风险,加强整改。

6、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监测、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增加对重点场所地面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7、合理管控人员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加强校园聚集性活动管理,非必要不举办;确有必要举办的活动,报当地教育部门批准,压缩规模、缩短时间、控制人流、保持距离,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会议。

8、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食品等原料要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的消毒和通风换气。规范就餐流程,尽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或错时、错峰食堂就餐。做好食堂地面、桌椅和餐(饮)具、炊具的清洁消毒和餐余垃圾清理和分类。

9、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严格控制视屏时间。教师授课应当合理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学校应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

10、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要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还应当戴帽子和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上报并及时就诊,不带病工作。 

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