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改革赋能共谱协同曲

2024-07-17 14:07:53 来源:沧州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改革赋能共谱协同曲

——沧州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述评

本报记者 屈 鹏

近日,在沧州高新区的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内,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正在实验室里忙碌。这个研究院为沧州发展膜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人才支撑。目前,沧州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 殷实 摄

2023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42家,其中,二级子公司5家、北京疏解三级子公司5家、新注册三级子公司32家;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金额超9亿元;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3家;与京津联合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6项,2023年以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60.6亿元,吸纳京津技术合同达到75.7亿元……

翻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沧州答卷”,一项项成果都镌刻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印记。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充分释放“协同动能”,彰显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打通痛点堵点,主动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指路的明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谱写着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走进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各企业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北京金城泰尔制药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园区的北京医药企业之一。“在这里,我们享受到了沧州创新性实施的异地延伸监管政策,既省去了跨省(市)转移的审批环节,又保留了‘北京药’的品牌效应。”北京金城泰尔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新厂区面积较北京厂区扩大了3倍,产能扩大了3到5倍,原料药品种也由原来的一种变为现在的十几种,并由最初的自制自销拓展到了国内外市场。

“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今年4月由“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更名而来。作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外迁重要承接地,这里在全国首创异地监管政策,实现了“北京药、沧州造”,吸引了60家北京药企入驻。而如今,随着京津冀三地携手共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一幅更为宏大的生物医药产业蓝图在沧州大地铺展开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去年以来,我市全域对接、全面承接京津雄产业转移硕果累累:渤海新区黄骅市等5个省级重点产业合作承接平台发展势头良好,全部通过三省市联合评审验收;鑫海化工等5家企业进入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二;华晨药业等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惠邦机电等9个企业项目获批2023年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创新发展项目,获批项目数居全省第一;泊头晟瑞铸造、四星玻璃分别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特色产业集群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特色产业集群企业上市辅导补助项目的企业。

创新体制机制,加速产业融合

发展的“热度”源于改革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在协同发展的赛场上,只有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才能吸引更多京津优质资源。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产业融合的关键举措。为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我市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在沧州孵化转化产业化质效,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县域特色产业创新需求,积极对接京津创新策源地,联手打造一批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合体,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创新之花”结出更多“发展之果”。目前,我市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金额超9亿元;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3家;与京津联合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6项,2023年以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60.6亿元,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5.7亿元。

在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柱式膜组件。“柱式膜组件中使用的高性能中空纤维分离膜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这款产品的成功量产得益于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的协助。”公司副总经理方朗说。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平台建设是重要支撑。2022年6月,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成立,将天津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优势和沧州市的产业、区位、政策等优势结合,建设成为集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研发、高端人才聚集、国际合作交流于一体的创新型研究院,成为津冀之间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一条纽带。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激发释放科研人才创新活力。近年来,我市携手京津引才聚才,创新人才政策,激发人才资源活力,为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注入强大动力。

“这个项目是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针对废旧汽车零部件绿色再制造需求,我们团队研究了激光绿色清洗技术,开发了用于激光清洗的激光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了激光清洗工艺。”日前,在位于河间市的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时小军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废旧汽车零部件绿色再造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进展。时小军是北京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再制造方面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2018年他到河间参与创建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如今,该研究院已成为国内唯一面向再制造全产业链开展创新技术开发与服务的研究中心,为京津冀地区和全国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服务。

人才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智力保障。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全力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工作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出台了《关于实施柔性引进人才激励支持若干措施》《沧州市“人才飞地”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用人单位柔性引进京津等地高层次人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百姓尽享“协同红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深入改革,不断深化与京津两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协作,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成果。

5月11日,在我市举办的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第二批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单位集中授牌。至此,我市共有10家医疗机构入选京津冀医联体名单,全市20家医疗机构与京津39家高水平医院签署合作协议58份。医联体牵头医院专家定期来沧坐诊、远程会诊、手术指导,沧州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京津优质医疗服务。

市民李先生退休前在北京铁路局天津机务段工作,参保地是天津市。“过去我在沧州住院治病,报销时要拿着病历、诊断证明、住院明细等材料,到北京铁路局天津机务段驻沧办事处备案,20多天后才能拿到报销费用。”李先生说,“现在我在沧州看病住院,出院当天用社保卡就能结算报销。”

随着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狮城百姓享受到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释放的“健康红利”。截至目前,24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2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208家医疗机构实现30项影像检查资料互认共享。成立“中医骨伤治疗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基地,10位京津冀名老中医在沧挂牌建立11个传承工作室。全市开通跨省异地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434家,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100%。

民生之基,教育为本。教育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前不久,我市启动与京津教育交流合作工程,计划5年内实现500人以上学校对接合作全覆盖,促进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校校合作、教师交流、联合办学……我市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正在辐射带动我市更多区域。

一年来,我市分别与京津两地教育部门签署《教育协同发展行动战略框架协议》,与北京市教育学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直多所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京津高校进行校校合作,与多家京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动渤海新区黄骅市伊夫春蕾幼儿园与天津市河西区第八幼儿园、南大港产业园区高级中学与天津津衡高级中学建立帮扶关系。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河间市政府签订“南开大学河间乡村工作站”共建协议,推动教育部教学科研一体化外语虚拟教研室河间成果应用基地顺利揭牌。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中电科集团普天和平科技公司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理事会。

户籍在京津,养老在沧州,是我市探索创新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很多京津老年人热衷于“跨城养老”,不仅性价比更高,而且区域一体化发展让异地生活更舒适便捷。

走进位于青县清州镇的康泰养老护理中心,老人们正围坐在桌前和工作人员一起写字、做手工,暖暖的阳光映衬着老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一派温馨景象。这些老人当中,有40多位来自京津。

养老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养老机构硬件和服务水平,用优质的养老资源与服务让来沧养老的京津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并成功打造了一批养老服务品牌。其中,青县康泰养老护理中心就在众多天津老年人中颇具知名度,不少天津老人在此养老后,纷纷将同事、邻居介绍过来,形成了天津老人青县养老群。青县康泰养老护理中心也荣获“天津品牌实力养老机构”称号,并连续3年获得“天津市金口碑养老机构”称号,成为天津媒体力荐的养老机构。同时,我市还先后与京津两地民政部门签署《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等4个框架协议,全市培育星级养老机构86家,目前已引入天津小橙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天津弘信长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我市托管运营了4家社区日间照料站点,引入北京寿康健康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托管运营了2家养老机构。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高扬改革之帆、把稳发展之舵、紧握奋斗之桨,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苗家乐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