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幸福家庭的密码 ——国际家庭日走近三个和美家庭

2024-05-16 08:09:34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石家庄日报记者 毛 宇

家庭是人们开启幸福生活、放飞人生梦想的起点,也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基点。“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近三个幸福和美的家庭,找寻幸福家庭共同的密码。

相互理解

让家充满爱与温暖

今年52岁的宗海昀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宗海昀结婚30年来,和丈夫两人仍恩爱有加。女儿和儿子也都积极向上,各自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而这美满幸福的氛围离不开她的付出。“在我看来,夫妻之间多些理解与包容,家里才能充满爱与温暖。”宗海昀笑着说。

宗海昀的丈夫曾是一位军人,而成为军嫂意味着需要为家庭奉献与付出更多。结婚三年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她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

作为儿媳,她对待公婆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特别是当84岁的婆婆不幸摔坏腿骨,卧床不起时,她为婆婆擦拭身体、换洗衣物,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婆婆安享晚年。婆婆去世后,年迈的公公随之被确诊为肾癌晚期。她又精心照顾公公,直到公公去世。

丈夫将她对家庭的付出看在眼里,每当休假时就主动承担家务,照顾老人和子女,让宗海昀能够更好地休息。宗海昀自身也曾有三年军旅生涯,所以夫妻二人在儿女的教育上十分严厉。在她和丈夫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教导下,一双儿女养成了积极向上的性格。女儿在大学毕业后,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前往西藏工作。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子长大后也投身军旅。

“他们都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奋斗,我为他们自豪。”宗海昀说,虽然儿女不在身边,但彼此间的牵挂与关心丝毫没有减少,儿女经常在节日、生日给他们送上鲜花或蛋糕。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在46岁那年重返职场。她从公司小职员做起,四年后,成为一名项目经理。现在,他们一家温暖的故事仍在继续上演。

以爱润家

良好家风代代传

“我的家风是‘讲礼貌,懂孝顺,知感恩,乐助人’。”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四年级三班隋致宁来自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

隋致宁的姥爷隋芳是省人民医院的一位退休干部,坚持志愿服务30余年,常年开展助老、助医、助困、助教、助残等慈善活动。隋致宁的母亲隋鑫和父亲也十分热心公益事业,逢年过节到孤儿院、养老院慰问。

“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培养。”隋芳说。两个外孙在家庭氛围熏陶下,从小就心存感激、乐于助人,在寒暑假或是日常生活中,都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小外孙隋致宁记得,讲礼貌是姥爷给他上的“第一堂课”。“我从小住在姥爷家,姥爷经常带我在小区、到单位去玩耍,见到姥爷的长辈,姥爷就让我叫他们太姥爷好、太姥姥好,见到姥爷的同事,姥爷就让我叫姥爷好、姥姥好……每天、每次都是这样,姥爷要求很严厉,有时我忘了说,或说得不好,姥爷必须叫我再说一遍。”也正是这样的教导,让他成为大家称赞有加的有礼貌的孩子。隋芳还经常在郑致远和隋致宁两个外孙去看望家中的老人时,告诉他要懂得感恩,孝敬老人。每年清明节,隋芳都要带两个外孙去烈士陵园,到西柏坡革命圣地,去天安门看升旗,培养爱国情怀。

一条公益路,三代来相承。他们一家的公益志愿服务仍在继续,也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温暖。

彼此扶持

家庭是最坚强的后盾

“85后”韩彤彤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她是一位花馍面塑师,2015年和爱人董吉欣一起创办了花馍工作室,在夫妻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中,不仅花馍品类越来越多,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花馍这一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看来,最好的夫妻关系是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家庭不仅是港湾,也是力量的来源。”韩彤彤说。

1985年,韩彤彤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自幼受到母亲的影响喜欢上了花馍艺术,也跟着母亲学习制作一些小玩意。中学毕业后,韩彤彤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也在学校结识了她想要共度一生的伴侣。2011年,韩彤彤和董吉欣在石家庄市喜结连理。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出生。董吉欣一直认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的基础。

在创业初期,面对制作不顺、创新不易、推广不畅等难题,董吉欣一直耐心陪伴在韩彤彤的身边,默默给予支持与鼓励。有一次,韩彤彤受托做花馍的生日蛋糕,但做好后,却遭到客户的无情否定。“这哪是蛋糕啊,这不就是个馒头吗?”面对质疑,韩彤彤备受打击,曾一度想要放弃。爱人董吉欣和儿子看着韩彤彤难受的模样,都来安慰她。“妈妈做的花馍这么好吃,我觉得以后一定会有更多小朋友喜欢的。”儿子虽然年龄小,但稚嫩温暖的话让韩彤彤受到鼓舞。董吉欣则身体力行,陪伴韩彤彤去大自然中,观察花鸟虫鱼的状态找寻灵感,在通宵达旦研发新品时给予鼓励。“家庭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丈夫和儿子就像我背后的英雄一样,每当我产生退缩、犹豫时,帮助我重拾信心,让我们一家勇往直前。”韩彤彤说。

编辑:刘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