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凿出锦绣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美术学院雕塑院院长曾维林

2024-05-06 06:39:46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5月5日,记者见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美术学院雕塑院院长曾维林。眼下,他的新作品“桥耀赵州”正在加紧创作中。在河北美术学院雕塑车间里,曾维林和工人们一起,深雕浅刻、细细描摹,在工具与石材的碰撞声中,一幅长17米宽9.9米的大型石雕群像正徐徐揭开面纱。

这是近年来在曾维林手中诞生的众多雕塑作品中的一个。但在曾维林看来它又承载着不一样的内涵。从设计到现在的雕刻环节,历经了一年多时间。整个创作过程是他与古代造桥匠师们的“对话”,领悟古人劳动智慧和劳动精神的过程,是一个向工匠精神致敬的作品。

以绣花功夫雕刻城市之美

2006年刚刚毕业的曾维林带着满腔热爱投入雕塑创作事业中。近20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河北美术学院南院重要节点的20000多座(面)雕塑。在新乐市,他设计主题公园8个、文化广场8个、特色街路15条,创作各类雕塑500多座(面)。曾维林还参与并主导了平山县、灵寿县、井陉矿区、元氏县四个县(区)重点景区设计和雕塑创作。创作完成了《千乘之国》《有凤来仪》《伏羲》《织舞纱韵》《许由故里》等一座座重量级雕塑作品。其中,有几十米的石材造像、大型浮雕,还有精致传神的金属雕塑。他秉持着对职业的敬重、对技艺的执着、对品质的苛求,以匠人的赤诚设计创作作品,将当地自然景观、地方文化与作品相融合,以绣花的功夫雕刻城市之美。

在细节中彰显工匠精神

细节决定雕刻的生命。曾维林对小瑕疵“零容忍”。“即使作品中进入个小气泡,他也要推翻重来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补。”河北美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教师魏容对曾维林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深有感触。在创作“桥耀赵州”时,运石工具是整个作品中的一个小细节,半隐半现在宏大劳动场面中。为了准确传递这个细节,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才落笔创作。曾维林对待雕塑的工匠精神便藏在这些小细节里。曾维林认为,任何一个雕塑作品的创作都做不到一蹴而就,一个眼神、一条肌肉线条、一个手上动作……都是让作品传神的关键,需要反复打磨、修改。尤其是大型雕塑作品受众面非常广,他们矗立在城市重要街道、广场、公园甚至城市入口,向来往人群传递精神力量和丰富文化,接受人们的检阅。“这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事业。”曾维林说。

弘扬时代精神遍撒文化“种子”

曾维林把作品当作承载和传播文化的种子。为了在作品中更精确恰当地融入文化元素。每一幅作品在设计之初,他都要现场调研并查阅大量资料。在设计大型雕塑《千乘之国》时,他遍查县志、中山古国研究资料等,深入挖掘千年古县独特历史文化。“先后查阅了总共50多本书籍,摞起来有近1米高。”曾维林比划着说。如今《千乘之国》成为灵寿县坐标雕塑,为彰显灵寿独特魅力画上了“点睛之笔”。

雕塑是凝固的画、立体的故事、浓缩的精神,记录着岁月的风云变幻,记载着时代的变迁。为此,曾维林对各地特色文化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精力。在平山县,他系统研究整合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自然景观,突出以红为主、以绿为辅、红绿交融的创作思路,对县城容貌重要节点提升改造工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在井陉矿区,他充分挖掘整合千年古县、百年老矿的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优势,对秦皇古驿道交通重镇——贾庄古镇的景观改造提升工程进行了整体设计,极大提升了贾庄古镇既有燕赵风骨又有晋商风韵的独特气质。在元氏县,曾维林设计了汉文化体验中心、汉街、七星门和大型雕塑《泜水纪胜》,丰富了元氏地区的汉文化展示内容。

此外,曾维林的雕塑作品还在山东、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落地,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搭建起了一片又一片精神高地。曾维林把雕塑称为“铸造灵魂的工程”,他经常告诉他的学生,“雕塑延续历史的记忆、彰显时代的精神,可以流传上千年,这是一份值得追求的事业。”(记者 戴丽丽)

圣地西柏坡,锦绣正定城
编辑:贾聪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