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际传播专业人才教育体系建设

2024-04-18 18:34:2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深化国际传播专业人才教育体系建设

——兼评《国际传播》

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由和曼等学者所著的《国际传播》一书,兼顾国际传播理论和国际传播实践,为深化国际传播专业人才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学习路径。

一、深化国际传播建设与记者后备人才培养

长久以来,我国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着“内忧外患”。一方面,是来自西方国家的系统性外部压力,比如西方国家整体综合实力和语言优势等,另一方面,是来自国内的系统性内生挑战,比如在国际传播实际工作开展中遇到类似“漏斗效应”的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并以此指导我国国际传播实践,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跨文化、全球化的特征强调国际传播鲜明的实践性,把传播应用于实现特定目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国际传播人才供需问题较为突出,人才结构迟滞于行业转型发展,难以满足我国进行国际传播的现实需求,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主体加入国际舆论场,在此之下对于计算机等跨学科人才需求更为突出。

此外,我国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亟待完善,缺少大量的专家型、全能型国际传播人才,内部人才梯队和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断层,面临着人才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专业素养不足等诸多问题,系统培养国际传播专业人才也已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议题。《国际传播》一书,融会理论、实践与研究方法,兼备实践意义与学理意义,面向广大高校专业学子、新闻行业工作者等,行文通俗易懂,理论阐述清晰,是一本良好的国际传播基础知识入门书籍,能引导读者迅速了解、掌握基础的国际传播专业知识。

二、教学相长共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学科

作为人才高地,高校历来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多重功能,既是进行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国际传播教育的重要领地。广大高校在国际传播领域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其中,高校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对展现中国形象、推进国际传播和促进文化交流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学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来说,在我国众多高校的国际传播学专业的诸多著作中,理论教育上仍然是以西方传播学理论为核心,且集中于经典传播理论,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国际传播实践诉求,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相对有限。在实践案例上,部分课堂上对我国的国际传播理论建设与实践案例关照有限,著作上的内容则相对陈旧,尚未及时更新。在目前国际传播教学中,学理与实践的融合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国际传播》一书在融合学理与现实实践、丰富国际传播专业教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拓展了我国国际传播人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范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际传播》一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实践,在国际传播实践领域聚焦于我国对外话语构建,梳理了国际传播中我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建构,并针对“讲好中国故事”从文化、叙事、传播层面进行策略分析,引导专业学生系统了解我国国际传播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意义。其二,《国际传播》一书既关照经典又注重现实,书中在理论部分梳理了国际传播历史、国际传播主体和内容,以及众多经典的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理论和研究,在实践部分收录的国际传播实践案例和研究案例,以近五年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主,经典与时新相结合,对国际传播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养分。其三,相较于其他专业教科书,《国际传播》一书具有较强的可阅读性,理论部分梳理清晰,案例分析部分陈述严谨,即便是学生自主学习著作内容也能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每一章节的思考题部分,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章内容,加深学生对于国际传播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总体而言,《国际传播》一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系统性学习国际传播的专业知识,主动了解我国国际传播实践现况,从一部分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实践案例分析中总结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在专业学科教育上丰富了教学素材和教学模式,教学相长、学理融合,为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国际传播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参考。

三、加强国际传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

正如前述,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同等重要,如何将二者相融合,发挥理论与实践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亦是深化国际传播专业教育的重要问题。针对学生在系统学习国际传播相关知识时可能面临的困惑和疑问,《国际传播》一书做出了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学科相关知识。

首先,《国际传播》一书从理论层面打好学生开展系统学习的基础。书中介绍了许多国际传播学科中的经典理论,比如涉及传播手段的文化实践理论、公共领域理论等,涉及传播效果的社会批判理论、媒介决定理论、公共舆论的政治理论等,涉及国际传播受众的创新扩散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理论知识的沉淀成为学生了解国际传播、理解国际传播现象背后实质的重要工具,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方能更客观、正确认识目前我国以及世界上不同国家目前的国际传播实践。

其次,在国际传播实践上,《国际传播》聚焦于中国在世界的国际传播实践,在书中介绍了丰富的国际传播优秀实践案例,以供学生学习参考。在中国国际传播实践上,尤其强调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以及中国减贫成就的国际传播叙事研究。这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上取得的重要成果,而如何将我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向更远、更广,吸纳更多的国家加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事业中,也是未来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工作内容。

最后,作为一本具有实践价值的国际传播著作,本书还有一大特色,是引入了大量国际传播学科中的学术研究,并与学术研究案例融合,系统介绍了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国际传播研究领域中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来解读优秀的研究案例如何科学使用研究方法赋能学术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本书尤为倡导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将知识转换为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更深刻地领悟到学术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使其有所提高。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当前我国的国际传播事业取得了丰厚成果,但面临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如何唱响“中国光明论”营造和蔼可亲的大国形象,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深化国际传播事业,离不开国际传播学科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国际传播》一书的出版,系统整理了国际传播学科的经典理论、研究方法和现实实践,资料详实、逻辑严密、内容广泛,针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学科体系意义深远,在深化建设国际传播人才教育体系上开拓了新的方向。


编辑:赵玉恒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