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救治“有生命的文物” 行唐县11棵一级濒危古树抢救复壮项目开工

2023-10-31 08:28:44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施工人员正在为古树修剪枯枝。 刘梅全 摄

日前,在行唐县九口子乡上庄村,施工人员正在为一棵1300年的国槐修剪枯枝,并对其树枝进行刷漆保护,标志着该县11棵一级濒危古树抢救复壮项目启动。

行唐县是千年古县,古树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古树单株14棵(其中一级11棵,二级2棵,三级1棵),群落6处257棵(其中一级55棵,二级119棵,三级83棵),271棵古树涉及枣树、国槐、柏树、小叶朴等多个树种,分布在九口子乡、上闫庄乡、南桥镇、龙州镇、口头镇5个乡镇16个村。目前,现有的271棵古树全部进行挂牌,签订古树名木管护协议16份,并落实了管护单位和责任。

据介绍,这11棵古树来自古树单株的6棵和群落的5棵,分布在行唐县九口子乡和龙州镇,其中包括1棵柿子树、6棵枣树和4棵国槐。

行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同志介绍,古树名木被誉为“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在时间长河中,因其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生长活力不断下降、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危害或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处于衰弱或濒危状态。对其进行科学的抢救复壮,可有效恢复其健康活力,延长古树名木的生命周期,对传承珍贵自然遗产,维持生态平衡,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记者 刘立芳 通讯员 刘梅全)

编辑:刘晓婷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