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矿区张家井打造和美乡村 绘就“五好两宜”幸福图景

2023-09-13 08:18:06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好山好水好民风 幸福生活美如画

井陉矿区张家井打造和美乡村 绘就“五好两宜”幸福图景

村民经常到活动中心遛弯、健身。

市级非遗项目“摸牌”。(资料图片)

“这些年,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服务越来越完善。退休后,我毫不犹豫地从矿上搬回来住。每天看着青山绿水,吹着文明乡风,我打心眼里自豪、高兴!”走进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凤山镇张家井,60多岁的曾庆文坦言他被家乡的“好山好水好民风”吸引回来,已经参与家乡建设五六年了。如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个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文明村镇”,绘就出一幅“五好两宜”(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乡风好、管理好、宜居宜业)的幸福图景。

□文/图 燕赵晚报首席记者 杜慧

一步一景 乡村美如画

张家井位于矿区中南部,是凤山镇最大的行政村。南邻白彪村,北邻西岗头,东北邻横西村。

9月11日,沿着井陉矿区贾凤路一路向南,穿过一个古色古香、雕工精美的仿古牌楼,就到了这个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

村里老人介绍,据文字记载,该村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当时,由张氏村民从井陉县南枣林迁此定居成村,因这里四周高,中间低,形似井,故名张家井。清凉山玉皇庙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石碑上已有此名。在村口竖立的“张家井牌楼碑记”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太行五陉中有峰寨垴直插云天,悬崖叠布傍峰一庄形若井,而张姓居多,故名曰张家井。”

走进张家井,笔直的道路干净整洁,路两侧绿树如茵,张家井村民活动中心、笼式篮球场、井陉县委旧址红色革命纪念碑亭、张家井戏剧场等分布在进村主干路的两侧。

初秋时节,微风和煦,阳光正好,三三两两的村民有的在村民活动中心的木质长廊和凉亭内聊天,有的在健身器材区锻炼身体,享受着惬意的闲暇时光。

“你瞧,我们村的环境是不是可以跟市区相媲美!我早晚没事儿就过来遛遛弯、健健身。”曾庆文一脸自豪地说,这些年,张家井大力整治村民中心周边的环境卫生,建成了这个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放眼望去,绿树掩映下,亭台楼榭、假山石桥,构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沿山坡拾级而上,834户村民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西还建有一座占地15000平方米的南岭沟水系公园,站在高处向下望去,雄伟壮观的“九龙瀑布”、汉白玉砌的望瀑桥、古色古香的仿古长廊、荷花飘香的瀑布水池,尽收眼底。漫步其中,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近两年,我们积极打造和美乡村,让大家推门见绿,出门见景,力争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文明村镇。”张家井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说,他们先后开展了“三清一拆”“厕所革命”、天然气入户、主街道文化墙设计、重新铺设管道、安装水管,解决了居民24小时供水、垃圾日产日清和污水处理等问题,全村124条主路、街巷全部进行硬化,居住地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如今的张家井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文明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移风易俗 “理”出新风尚

环境变好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村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张家井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成立红白理事会作为“破除红白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的载体,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婚丧新风,“理”出文明新风尚。

“我们红白理事会制定有章程,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不讲排场,不准攀比,不大摆宴席,提倡不要和少要彩礼。就拿红事来说,原则上红事宴席不超过20桌,每桌标准不超10个菜,饭菜总价不超400元,烟每盒不超10元,酒每瓶不超40元。丧事,一切从简,不摆酒宴,推行播放哀乐、鞠躬、默哀、佩戴黑纱等文明健康的丧葬礼仪。”张家井红白理事会理事张端廷介绍说,这些年,他们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活动场所等传统载体,扩展公众号、直播等新型载体,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自治载体,加大宣传力度,累计入户宣讲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宣传材料2000余份,向群众解读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具体内容。同时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形成了群众办红白事申请备案制度,以实际行动践行“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的文明新风尚,将乡风文明送到千家万户。

村民谷丽云说,他们村还连续多年开展“好公民”“好婆媳”“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宣传、表彰等形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高群众文明争优意识,激励群众争做文明村民,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的良好氛围。

80后的刘玥是张家井村出了名的“好儿媳”,前些年,爱人葛志锋常年在外跑运输,繁重的家务、子女教育和照顾老人的重任全都落在刘玥身上。可刘玥毫无怨言,在家尽心尽力服侍公婆、教育子女,全力支持丈夫工作。这些年,婆媳相处融洽,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有一次,婆婆意外受伤,腿脚行动不便三月有余,刘玥悉心照料,给婆婆洗衣、做饭、擦洗身子。婆婆康复后逢人便说:“玥儿就像亲闺女,我儿能找到这样一个好媳妇,是我们全家的福气!”

采访时,刘玥笑着说:“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如今,像刘玥这样的“正能量”影响带动张家井更多的人崇德向善,践行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的传统美德。

历史悠久 传承非遗文化

张家井历史悠久,村民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绚烂独特的文化魅力。

“我们村素有矿区‘戏窝子’之称,街街有戏班、花会,剧种涵盖山西梆子、河南梆子、丝弦、话剧、秧歌、拉花、摸牌、舞蹈、乐队、社火等。”张家井村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张明告诉记者,最负盛名的是成立于1938年的山西梆子业余剧团,阵容大、人员多,演出剧目达30多个。除逢年过节在庙会或本村演出外,还不断被邀请到外村演出,远近闻名。

这些年,张家井社火更是久负盛名。每年从腊月开始,忙活了一年的村民们凑到一起,走街串巷,敲起震天的锣鼓,耍起乡土气浓郁的社火,为大家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

“我们社火队有固定成员三四十人,这些年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博采众家之长、兼收并蓄,从年轻人喜欢的武打电影、武术比赛中广泛吸取精华,巧妙移植在传统套路中,编排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年轻血液不断加入,让这一传承百年的技艺能够后继有人,发扬光大。”张家井社火负责人张师傅说,这些年,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文化技艺,张家井的矿区抹牌、轩山老母佛歌会、农民画、红脸社火、白脸社火、朝阳洞庙会、龙王神庙会等已成功申请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矿区抹牌、轩山老母佛歌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张家井2962位村民的骄傲。

在张家井村民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图书阅览室、手工文艺室、健身活动室、党群活动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村民闲暇时在这里写字画画、练声乐、排舞蹈、吹拉弹唱,好不惬意。“你说,住在这样的和美乡村,心情能不舒畅,生活能不幸福?”说这话时,曾庆文脸上笑开了花。

近年来,在张家井“两委”的带领下,张家井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河北省美丽乡村精品村”“河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村”“河北省城乡社区博爱家园示范点”“河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石家庄百强村”“石家庄市平安建设先进村”等称号。“我们将再接再厉,集中精力抓规划、抓基础、抓难点、抓配套、抓提升,全面推动张家井文明面貌再上新台阶。”对于张家井未来发展,王永明信心满满。

编辑:刘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