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大气保卫战,铺展一片幸福蓝

2022-08-12 17:33:06 来源:保定晚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2021年,保定达标天数为249天,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排名第一, 被授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保定的“好气质”日渐丰盈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万博广场格外好看。             侯虓 摄

位于东三环与复兴路交口西南角的绿化带。                邸志永 摄

2013年1月29日的东风路与朝阳大街交口。  邸志永 摄

2013年至2021年空气

质量达标天数柱状图。

2015年,供暖季的保定街头,大雾袭城。    邸志永 摄

蓝天白云下的定兴黄金台。

□保定晚报记者 宋文雅

8月10日,雨霁日出。

天,蓝得纯净;云,白得无暇。明蓝清澈的天空映照在万博商务楼的玻璃幕墙之上,几乎与蓝天融为一体。

如此城市美景,完全不用添加“滤镜”,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城市明信片。

曾几何时,能在这样的“蓝天白云”下休憩玩耍,是2013年的古城人民,最为期待的一件事。

雾霾之下

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热销,每个蓝天白云都刷爆“朋友圈”,被市民戏称“治疗低头族颈椎病的好日子”

2013年底,吴丹从清苑农村老家搬到竞秀区佳远水源湾小区,住进了向往已久的高层。彼时,正处于冬季的保定“霾”味正浓。

住在25层的吴丹,并没有感受到高层应有的开阔视野和采光,看到最多的就是一片“朦胧”。雾大的日子,让吴丹记忆深刻:“别说看见远处满城的山,有时候连对面的楼也看不见。最严重的时候,就连邻居家的空调外机都看不见。窗外就是一片‘白茫茫’,感觉自己的家就像是半空的一个孤岛。”

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学,成了吴丹最发愁的事。

“雾霾的早晨,路上的车都开着双闪,尽量保持安全距离,慢慢往前‘挪动’。到了交叉路口,有时候还看不见红绿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一家人提心吊胆。”

在那个冬季,吴丹对保定的印象,就是大雾、大雾、大雾。明媚的阳光长期被雾霾遮挡,也让吴丹觉得,这个冬天格外冷。

记者查了一下数据,吴丹印象里大雾弥漫古城的那个月,应该是2014年1月。在这个月,古城的空气质量“红得发紫”,严重污染天数有6天,重度污染天数有17天,而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仅仅有1天。

吴丹不知道的是,过去的2013年,古城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全年仅有1天,“红得发紫”的严重污染天数却有28天。

也是从这时开始,每个蓝天白云都让古城人民觉得格外惊喜。

在这样的日子里,各种角度的蓝天白云的“靓照”一定会刷爆微信朋友圈,甚至还有人搞笑地催促大家快点外出,“今天是免费治疗低头族颈椎病的好日子。”

彼时,口罩和空气净化器最为热销。

清苑区康源大药房的负责人历丹告诉记者,前些年雾霾多发,店里总是备下充足的防雾霾口罩。“赶上雾霾严重的天气,我们一个店一天最多可以卖出去700多个口罩,一个月能卖出去5000多个。而到了2019年春天,随着保定空气质量好转,一天才卖了10多个口罩。”历丹认为,蓝天越来越多,是人们不买口罩的主要原因。

至今,市民宋先生储物间仍有三台空气净化器,已经在旮旯里存放许久,“现在空气好太多,这玩意没什么用还费电,不定什么时候就扔了。”

保卫蓝天

以“燃煤”为突破口进行科学精准靶向治疗,全市累计拆除了1.16万台2万余蒸吨燃煤锅炉,散煤“归零”背后体系治理更加完善

人们对于蓝天白云的期待,背后是对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更是市委、市政府努力的方向。

消除重污染天气不能靠着“等风来”,必须下“狠功夫”一点点削减污染负荷,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2013年以来,保定多次聘请国家、省级相关专家,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诊把脉”,对我市产业结构和大气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2014年,保定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率先开展了保定市大气污染源解析项目,并确定了燃煤是我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

锚定方向,精准施策。

保定市委、市政府对各类污染科学精准进行靶向治疗,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懈努力。

把“压煤”“减煤”“控煤”作为精准治霾的重要突破口,成立了劣质散煤管控指挥部,建立了“双代”、平原、山区三大战区管控责任机制,科学推进清洁取暖替代改造。

十年来,全市累计拆除了1.16万台2万余蒸吨燃煤锅炉,实现了主城区和保北京津冀禁煤区散煤“归零”。2019年保定全面启动平原地区农村剩余63.37万农户清洁改造工程,洁净型煤配送72.9万户,接近百万吨。2021年采暖季,全市有205万户农村居民实现了清洁取暖,投用量居全省之首。

为从社会体系上治理大气污染,我市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安装各类监测仪器700多台,实现了对市区监测网络全覆盖,初步发挥了精准定点、精准清除污染源的作用。

同时,我市在全国率先起草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应急体系,应急期间及时启动机动车限行、工地停工、企业停限产、强化控尘保洁消霾等应急响应措施。

体系化治理的同时,我市大气污染治理法制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坚定不移治污染”写进了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被列为首个立法项目,为我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气质”渐佳

人民广场上的风筝线几年来持续变白,百公里之外的白石山能拍到万博大楼,达标天数十年翻了三倍多,“蓝天白云西山常现”成生活新常态

2020年,一张照片引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节目的关注。在百公里之外的白石山上,从事摄影20余年的易县摄影师于正万,竟然拍到了万博广场灯光璀璨的夜景图。

于正万说,当晚山上空气通透性很好,拍到万博广场时,宛如天上的街市。

从望不到对面的住宅楼,到白石山拍到主城区,这背后,是空气质量肉眼可见的转变,是保定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不懈努力。

从2018年起,即便是遇到罕见的大雾天,市民杨老先生去人民广场放风筝时也不再戴口罩。“别人不清楚保定空气质量变化,我可是一清二楚。”杨老先生告诉记者,2014年他在人民广场放风筝时,白白的风筝线牵着风筝飞到半空,等收回来的时候,经常有几十米的线是紫黑紫黑的。杨老先生说:“那风筝线用白手套一捋,手套脏得不行。有时候线太脏,我就把线割下来扔了。”

防污治霾几年来,杨老先生跟这些爱放风筝的老伙计们,有了一个最大的感受:蓝天变得越来越多,风筝线变得越来越白。“现在你在晚上看,很多点缀着小灯的风筝在万博上空飞舞,跟星星似的。”

一组组数据,更是空气变化最有力量的印证。

2013年,保定达标天数为74天,全年达标率仅20%;

2014年,保定达标天数为84天,全年达标率为23%;

2015年,保定达标天数首次突破百天,达到了127天,全年达标率为35%;

2016年,数据更为可喜,保定达标天数为155天,全年达标率为42%,退出了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

2017年,保定达标天数为159天,全年达标率为44%;

2018年,保定达标天数为180天,全年达标率达到了49%;

2019年,是打好蓝天白云保卫战攻坚之年,保定达标天数为194天,蓝天首次成为古城主色调,达标率达到了53%。

2020年,保定达标天数为242天,达标率为66%,保定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168个重点城市实现稳定退出“后十”。

2021年,保定达标天数为249天,达标率达到了68%,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排名第一,被授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

如今的保定,蓝天白云不再让古城市民欣喜若狂,“雾霾”早已不是充斥在市民耳边的高频词,蓝天常见、西山常现成为生活的新常态,繁星闪烁也开始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蓝天白云之下,一座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2012年,我市供热结构示意图显示,小锅炉的分散供热仍占大头。                   邸志永 制作

蓝天下的植物园。                     杨长存 摄

保定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王芳 摄

编辑:赵玉恒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