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寺峪村 移风易俗民风好起来

2021-11-24 08:23:14 来源:燕赵晚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本报讯(记者 崔虹 通讯员 于静)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赞皇县土门乡寺峪村积极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工作,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介绍,寺峪村先后召开村民大会、党员代表大会进行研究,组织建立了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志愿者协会、巾帼志愿服务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章程,村务财务公开、群众民主评议等多项规章制度,让村民的生产生活样样都有规可依,走上了自我治理的良性循环。

为限制红白事大操大办,村里统一规定饭菜标准,村委会还建起了660平方米的“寺峪食堂”,食堂设有厨房、小舞台、音响、桌椅、碗筷等过事用具,村民只要向村委会交纳100元折旧费,就可以免费在这里办理红白事。村民王新民算过一笔账:往年村里办一场白事少说也要3万元,如今顶多花个万儿八千就够了。红白理事会会长王世平也算过一笔账:2017年5月寺峪食堂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有十几家在这里举办婚礼,减少费用近十万元。大家伙儿都说,在这儿办酒席,既热闹又省钱,还没有攀比,真是给乡亲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为了更好地帮扶邻里、照顾乡亲,由村干部和12名妇女组成的寺峪村志愿服务队发挥出了良好的带头作用。88岁高龄的翟五妮是村里的孤寡老人,也是村志愿服务队一直牵挂的对象。今年“二月二”一大早,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双群就带领着队员,来到老人家里,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还送来了米和油,让老人在春寒料峭的季节感受到了阵阵温暖。

为让乡亲们闲有所乐,拥有自己的文化阵地,寺峪村多方筹措,建成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200平方米的大舞台,投资52万元建起村民大食堂,投资100万元建设寺峪村农家乐,打造了1000米的乡风文明示范街,并配备了图书室、三农服务室、村史馆,让小山村拥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树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这项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近年来,寺峪村党支部始终把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为此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保证了移风易俗工作顺利、有序地深入开展。

编辑:刘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