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一条心“太行精神”的红色传承

2021-09-02 16:42:45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图片1.png

硬化后的太行七贤路   马东明供图

图片2.png

石子路面的太行七贤路    马东明供图

图片3.png

修缮后的晋察冀边区印刷总局旧居群    马东明供图

图片4.jpg

吕东广场一角    马东明供图

(通讯员:杨 敏  马东明)顺着蜿蜒的盘旋路走进太行深处的油盆村,宽阔公路两旁的山上绿树葱葱,花草飘香,小河里溪水潺潺,顺势流向远方,村子中央的文化广场上老人围坐,孩子追逐嬉戏,嫣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这是现如今的油盆村,村庄美,生态兴,百姓富。这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太行精神”在这里传承。

太行深处的油盆村

油盆村位于灵寿县西北部深山区,距离县城80公里,距离南营乡政府5公里,是石家庄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共和国红色金融的“摇篮”,具有光荣而厚重的红色村史。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晋察冀边区印刷总局所在地。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由油盆、大西沟、板房、古石4个自然庄组成。上世纪90年代之前,油盆村祖祖辈辈都望路兴叹,山果、矿石运不出去,同样外面的东西也运不进来,守着金山银山照样过着穷日子。直到1993年这里七个农民干了一件“愚公移山”的大事,大山深处村民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靠天吃饭百姓苦,“太行七贤”来修路

油盆村的老人,大都记得当年的行路难。抗日战争年代,这份闭塞成为了天然的安全屏障。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晋察冀边区印刷总局曾在这里安全驻扎两年多时间;《人民日报》社的前身之一《晋察冀日报》社也曾隐蔽于山沟更深处。改革开放之后,交通不便成了这里谋发展的最大障碍。这里的山杏、山梨、核桃、板栗等因为交通不便运不出去,从而产生不了价值;蕴藏丰富的大理石、云母、石英石等,也因为运不出去而没法开采。修条好走的路,便成了深山村民的希望。于是1993年8月,在油盆村“红旗”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7位村民自发在驼梁东麓支脉的崇山峻岭之中,修建了沟通油盆庄、板房庄、古石庄和芦芽沟自然庄的长达13.5公里的盘旋山路,从而闭塞的山沟里建成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开放路,一条破除贫困、向往富裕的致富路,一条自力更生、拼搏进取的奋进路。在修建过程中,凝结了“不甘贫困、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共同富裕”的“太行七贤精神”。为纪念七位道路修建者、发扬“太行七贤精神”,故将该道路命名为“太行七贤路”。1994年,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告文学“太行七贤”,后拍成了《太行七贤》电视剧。从此,这个地处太行深山的小村庄在全国范围内有了大名声。

太行精神在发扬,致富路上奔小康

如今的油盆村继续发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千亩板栗采摘园、发展了乡村旅游业,脱了贫、致了富,油盆沟峪变成了真正的聚宝盆,再次谱写了太行精神新篇章!

近年来,油盆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以来新建改造房屋33户,新建了卫生室、村委会活动室,安装了路灯,改造了厕所,修建了长达15公里通往各自然庄的道路,新建桥梁4座,新建蓄水池3个,铺设自来水管道2000多米,让全村人用上了自来水,种上了水浇地,有效解决了百姓靠天吃饭的问题。同时,村里对晋察冀边区印刷总局旧居群进行了修缮保护,建成了南营乡第一个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了吕东广场,村内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日趋完善,村内垃圾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生活垃圾入桶,专人清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油盆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惠民政策,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户收入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依托山区农村山场面积大、宜林宜果的资源优势,发展了千亩核桃、板栗种植园及55亩黄花菜种植园,特色产业得到了有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特有的边区印刷总局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以乡村游、农家乐、休闲游等为主的服务行业,着力打造沟域经济,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实现种植业、旅游业、服务业齐头并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山区兴”的目标。我们还要重修太行七贤路,建设直通驼梁的集红色、民俗、生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风景区,带领全体村民挣上旅游钱、吃上生态饭、过上新生活,助力南营乡全域旅游发展,为打造灵寿西北重镇、建设全国旅游之乡增光添彩,我们要做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羊’”。油盆村党支部书记付海龙兴奋地说。

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